2022年底,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AI-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爆火出圈,不仅被消费者追捧,而且备受投资界关注,更是被技术和产业界竞相追逐。2023年3月4日-3月5日,清华五道口“数字中国”企业家课程项目二期班开展了第五模块学习,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原院长张钹和清华大学惠妍讲席教授、京东集团原技术委员会主席周伯文走上“数字中国”讲台,解读包括生成式预训练模型(GPT)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最新发展以及产业应用新机遇。
张钹院士以《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迈向第三代人工智能》为题,介绍了GPT最新发展以及他长期深耕的人工智能领域最前沿。
张钹院士从多个生动的案例切入,回顾了第一、第二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并提出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存在脆弱性——不安全、不可信、不可靠、不易推广以及需要大量训练样本,因此需要发展更可靠的第三代人工智能。
张钹院士一直推动的第三代人工智能思路,在GPT的创新发展中得到了很好体现。他认为,GPT把数据驱动与知识很好结合,中国企业家应该充分利用新技术的新机遇,“从1到N”做好产业落地应用。
张钹院士认为,产业变革带来新的需求,智能化是必然趋势。一方面消费者对商品多元化、个性化、即时化和精准化的服务需求在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企业也要以最快的速度对市场作出反应,以最快的速度制定新战略。只有人工智能技术才能满足这些需求,许多人类的智力工作需由机器来替代。
图为张钹院士授课
周伯文教授以《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与数字化创新》为题,分享了ChatGPT等人工智能创新的趋势与局限,并讲授了产业互联网的原理与产业应用。
周伯文教授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协同交互智能研究中心主任、衔远科技创始人。他还曾经担任IBM 美国纽约总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院院长、IBM Watson 集团首席科学家 (Chief Scientist)、IBM 杰出工程师、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云与 AI 总裁、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创始院长等职务。他作为IEEE院士,已发表上百篇论文,总引用量超15000次,多篇开创性论文单篇引用过千次,是人工智能研究和产业领域的国际性领军人才。
周伯文教授指出,ChatGPT是协同交互智能的新里程碑,应用非常广泛,背后需要大量的数据和算力去支持大模型。写作和总结类相关问题,ChatGPT可以有理有据地高情商回答,但如果要在更专业的领域里面发挥价值,涉及到更多知识与推理的结合,它的短板就显现出来了。
周伯文教授认为,ChatGPT在垂直领域里结合应用端到端的去训练基础大模型是一条值得重视与探索的路,尤其是对创业公司。因为目前的市场足够大,创业公司只要先做好一个垂直领域,帮助自有的大模型带来数据、场景的闭环,也因为客户价值清晰明确,有明确的付费模式支持,模型越来越强大的路径就会打通。
周伯文教授还基于他对产业互联网发展历程和概念演变的研究,从生产端到消费端产业价值链,详细讲解了信息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定义、边界和相互关系。他指出,企业应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前沿人工智能技术洞察市场需求并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产品创新,实现更高价值的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图为周伯文博士授课
“数字中国”企业家们还走进字节跳动这家飞速成长的先进企业,探索头条、抖音、TikTok、PICO等爆款产品背后,用户增长、流量商业化、组织创新、用户体验升级等创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