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大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全球创新版图加快重构,世界经济格局深刻重塑。中国作为21世纪前2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领头羊,进入了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能转换的攻关期。在这样的环境中,传统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已经很难解释当前存在的诸多经济现象,因此经济学和金融理论也需要创新,以满足新发展阶段的需要。
2月4日,清华五道口在线大讲堂邀请到中国债券资本市场奠基人、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高坚博士,与中国财富五十人论坛常务理事、“固收女王”翟晨曦博士,以“展望创新经济和金融的未来”为主题,围绕创新经济理论、企业和企业家精神、后现代金融发展等话题展开精彩对话,帮助大家加深对创新经济的理解,并提供了极具建设性的启发。
在经济学理论创新方面,高坚博士首先对创新经济学做了完整的阐述,并分享他对创新经济的几个重要观点。他表示,创新经济是经济的一种特征,而不是一种经济业态。创新经济学理论是一个体系,它不同于主流经济学,也不同于奥地利学派和制度学派,其基础是熊彼特经济思想,强调企业家精神和创新。“主流经济学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纳入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高坚说。创新经济学是以一种后现代的视角,对前现代进行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解构,然后再重构。他强调说,后现代视角看的是“人”而不是“物”,因为创业、创新、创造本质上是人的思想的超越,缺少后现代视角将很难理解创新经济。
在谈到企业、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关系时,高坚博士表示,传统经济学理论将企业视为生产单位,但是在创新经济理论中,企业是创新单位,也是企业家精神的载体。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对要素的重新组合。企业家进行创新并不是由于他们富于想象力,而是依靠他们在不间断的“交换和博弈”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经验,并对其进行反思、解构、重构,创新正是体现在重构的过程中。
谈到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高坚博士认为,金融发展的规律就是金融跟着企业和消费者走,企业跟着创新经济走,而创新经济跟着消费者走。“经济发展需要金融的呼应,”他说。金融发展有两个重要方向,一个是产品化、标准化,其作用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加快交易速度。另一个方向是量身定制,其好处是索取权的细分化。这一点在过去很难实现,但随着技术进步,尤其是区块链的应用,让确权、溯源等等成为可能。“后现代视角强调从物的背后看到人。信用是穿透到人的行为,科技手段让对人的把握成为可能。”高坚说到。
“在线大讲堂”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面向公众推出的清华五道口云课堂的重要组成。目前往期各场讲座视频回看和学习资料均已上线,仅在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平台独家提供,可以通过“清华五道口”、“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微信公众号,或者访问“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小程序获取。